只要天空不死,我就永远是一个观星者
 
 

满纸云烟——杂书过眼录(1)

本是给朋友的推书+杂志稿,有些内容也发过微博,但想想不如以后固定每月写一写,整理整理交流交流,先把上个月的发上来也罢。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个人口味不同,眼内所见,笔底所写,都大有不同。有些书隐匿在书山书海之中,只隐约现出丰满骨肉。扫书不过是把这些鲜活形象提取线条,反复勾勒,兼博诸君一笑。

新书旧书皆有,有特殊版本会标注。类型混杂,不拘一格,亦可打发漫漫长夜。

《橄榄成渣》高军著

作者是豆瓣红人,文风用其网名便可窥见一斑——“风行水上。”高军的文字可慢品,虚实两掺,《世间的盐》短短一篇,不费力凝神就可读完。高军路走多了,盐也吃得不少。世间人情百态,总要有慧眼识得,再咀嚼凝炼,才能让更多人咂摸出点滋味儿。

一炮而红之后高军这种文字也写得熟了——当然他一直都是这么写的。但也许是因为首因效应,终究觉得《世间的盐》更得真味儿,这本也可看就是了。

 

《秋籁居闲话》成公亮著

成公亮的《秋籁居琴话》最有名,次之《秋籁居琴课》。想要了解古琴看前者更有益处,“琴课”则是他上课时的实录。《秋籁居闲话》是今年7月中华书局新出的,讲人事琴事风物,看过成老师前两本的不妨看看,琴人情思,一以贯之。

 

《不安之书》佩索阿著

一直特别喜欢佩索阿那句“生活是伟大的失眠”。而这也是《不安之书》市面上的第三个译本了,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是陈实译本,另一版是韩少功译《惶然录》。前者比较平实,后者更有韵律感。文联版本最全,译笔不是特别利索,相对绵软。

 

《昆曲演唱理论丛书》三联

选得是徐大椿《乐府传声》、沈宠绥《度曲须知》、王骥德《方诸馆曲律》、魏良辅《曲律》四本,兼有古人论述和原文注释。比照平时听曲会更有所得。书装很素雅,看着舒服。

 

《蓝房子》北岛著

最近重读《失败之书》。连带着又入了《蓝房子》的牛津版。不说内容变化,个人觉得牛津版是最符合北岛性格的一版装帧。

 

《甲午: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》万国报馆编著

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。这本也是三联上个月的新书。120年前摄影术刚发明,通讯社并没有统一报道模式,所以现场素描还原场景不少见。这本里史料收集的角度和方向很有意思。

 

《塞万提斯的未婚妻》阿左林著

戴望舒译本,清淡简洁,小品写得很美好,一本读完,正好入眠。

 

《不朽的林泉》高居翰著

刚买的时候喷过一次,觉得是鸡肋,没买或者对古建不是太有兴趣的可以不买。

重看还是秉承着这个观点,虽然看止园勺园部分内容于我心有戚戚,仍然不能信服里面对于《狮子林图》的解读。此图学界向来认为摹本,高氏长于结构图像,而非辨伪。

 

《图说中国绘画史》高居翰著

这本不便宜,也不是性价比很高的书。后面附有年表,是高对于中国绘画史的梳理。一言以蔽之,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,来欣赏中国名画,所以是不是合中国人口味……至少我觉得稍嫌粗糙,也有观点无法信服。

不过这也是此类图书的通病。而高居翰的所有书看一遍下来,最喜欢的还是元明那几本……还是看他的图像解构比较好玩。

 

《大唐李白》张大春著

一句话,走火入魔。

最开始看他书是《城邦暴力团》,很惊艳,后来也觉得是个会说故事的人。但《大唐李白》太实验性质了,夹叙夹议,发散过多,既不是史,也算不上完整的论,还夹杂想象和叙事,只能说是写给自己的了。

有趣的地方还是有趣,但不像小说。

 

《逝去的武林》、《高术莫用》、《武人琴音》徐皓峰著

总觉得徐皓峰最好的文字还是写纪实武林,情谊最真,东西最扎实。写《大日坛城》《道士下山》等等,都是写着写着就飞升了,不够纯,《国术馆》简直就是扯了。

人民文学四月份出了套丛书,除了经典的《逝去的武林》还有另两本,值得看,觉得第一本仍然最好。如果要看徐皓峰这两年的小说,最好的是《武士会》。

装帧方面,整套装帧都有点重,版心太大,在装帧上着墨过多,矫枉过正,这个之前就说过了。而所谓的癸巳年修订版《道士下山》,在设计方面根本就是失败作品。

17 Nov 2014
 
评论(4)
 
热度(47)
© 北落师门 | Powered by LOFTER